2015摘要報告

2015摘要報告

 

(photo credit: Kevin Dinkel@flickr)

Dear friends,

在明年初發表正式的2015年度工作報告之前,先跟大家簡要(我儘量啦XD)報告下半年的運作狀況(期中報告看這裡)。

因為慈濟事件,九月底舉辦的政大第三部門學會的研討會即以公益組織責信為主題。協會發表一般論文「數位時代的公益責信」,希望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慈濟事件在這個時候引起喧然大波、跟時代的演變有什麼關聯?」除了探討數位技術的發展和特徵、公益組織的科技運用,最重要的是責信的內涵如何改變,同時也看美、英、中等國的實務發展,再回頭觀照台灣自身的脈絡和問題(知道大家很忙,建議只讀結論,或另備一頁A4摘要)。

這篇文章距離嚴謹的學術論文或許還很遙遠,其價值可能在於試著整理國內外最近期的研究指出「責信」並非凝固不動的概念。公眾和公益組織之間認知的不同、實踐上的落差,甚至公益組織營運環境未能與時俱進,可能損及既有的社會資本基礎、無益於公益事務的理性發展

接續這份研究,十月的網路星期二演講以「是機會還是誤會?公益組織的數位困境」為題,聚焦公益組織在數位時代面臨包括資本主義變形(實體社會數位落差)、被迫參與虛擬社會(虛擬社會數位落差)、正確資訊不易露出(媒體素養落差)及公益討論品質低落(公益素養落差)等現實並提出建議。

另外,在台北巿社會局舉辦的「公益勸募及資源整合」課程演說中,「公益勸募的下一個十年」想指出的是公益部門或社會的永續發展,明顯不是一個勸募條例足以支撐的。保護捐款人權益是對的,但這不足以促成公益的健全及專業化,或是面臨紛至沓來的社會挑戰時得以從容應對。公益部門究竟在國家社會的發展藍圖裡應該擺放在那個位置?這才是真真切切必須討論的核心問題。

關於培力公益組織,社企流新專欄「賽門的財務任意門」的二篇文章試著以淺顯易懂的個案方式談社會企業的產品組合,並從產品組合策略推敲「先企業、後社會」的生存掙扎。另外針對社企創業家的財務管理課程以去年現金流遊戲的概念,發展出幾個決策情境以討論產品成本、現金流及估值計算,實際以google spreadsheet雲端協作,並彙總到單一的主控檔案來配合投影片展示及討論。

國外知識的部份,近期公佈的全球慈善指數報告World Giving Index 2015除了台灣排名35,我們也提出反思的觀點(正在翻譯為英文,預計投稿外文期刊):這個指數應當是文化相互理解的起點,而不只是排名遊戲

最後,協會的新官網其實早就好了但我沒時間更新內容所以正式上線日期還是個謎(笑)。最近也開始有老師和朋友詢問《公益觀察2015》寫好沒,但其實進度大約只有5%(這),大概讀完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ngus Deaton的書「逃離不平等」才能全心寫作吧(藉口無誤),預計明年農暦年後方能完稿,敬請期待(不要再問惹拜偷 = =")。

四年多來以正職工作、家庭之餘的有限時間投入,光今年的書寫就已超過5萬字(加上公益觀察就破8萬了),不太可能一直這樣全速衝刺。因此明年規劃為休養生息的一年,將以資料整理、研究發表和思考寫作為主,演說邀約大概都會婉謝。並沒有離開,只是需要更多時間陪家人、好好睡覺,以及把事情思考得更深更透一點,積蓄更多的能量,把路走得更穩更遠。

感謝一直以來的關心支持,以及今年有緣認識的師長朋友鼓勵。

預祝各位及家人來年有美好的機遇,以及每一天的平安。

Simon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